close

先前在查詢香港的運輸系統時,發現到香港也有輕軌系統耶!
而台灣目前還沒有輕軌系統,因此更讓人有著滿滿的好奇心
身為鐵道迷,當然要趁著來香港遊玩時特地前往造訪才是吶~ ^O^

香港的輕軌系統鋪設在新界的屯門與元朗地區,稱為「輕鐵」
由於不像香港地鐵或叮叮車具有著高知名度,因此在台灣少有人知
而且因屯門、元朗這一帶鮮少知名的旅遊景點,距離市區又較遠
一般的遊客大多只在香港島、九龍半島、大嶼山等地區遊玩
因此旅遊書籍或遊記介紹的篇幅就相當少,或甚至忽略不介紹
而像我對於屯門的印象,也僅僅是從古惑仔電影才知道這個地名 ^^"
正好可以藉由探訪輕軌的同時也來造訪屯門與元朗地區了

 

今天是星期一的上班日,街道上準備上班上課的人們熙來攘往
在叮叮車上享受著在異地度假的悠閒氛圍,顯得相當悠哉~ ^^
我們先在中環站轉車後,搭乘地鐵東涌線到南昌站再轉搭西鐵線

而屯門正好位於港鐵西鐵線的終點站,所以可以一車坐到底
然而需特別留意的是在西鐵線的區間內無法使用「旅遊八達通」卡
若要無限暢遊,需另購買港幣20元的「屯門-南昌全日通」卡
只要有搭乘西鐵線的來回,以及加上幾次的輕鐵就可回本嚕
而我們卻竟然忘記要先買這張全日通的卡片,真是失策啊~ (冏)

 


在四處探訪之前先來吃早餐吧~ ^O^


這裡也有套餐式的餐點方便點餐


我們點了AB餐


一樣要先來搭叮叮車才過癮 ^O^


車尾後方的控制器


從車尾看著城市的一隅也別有風情


今天是上班日,叮叮車內並沒有很擁擠


來樓上視野比較好


當然要來坐天王座嚕 ^O^


街上的人車熙來攘往,倒不致匆忙


在叮叮車上欣賞風景更有悠閒的fu


這台是保留了1949年樣貌的編號120叮叮車,擁有木造座椅


中環站可轉乘機場快線與東涌線


雖然是上班日卻沒有擁擠的人潮


站體相當寬廣,走在其間超舒服


但月台層不少,需先看好平面圖才不會迷路 ^^

 

在探訪的同時,先來了解有關於港鐵西鐵線的背景資料吧~
早期新界西部的元朗、天水圍、屯門等新市鎮的聯外交通不發達
主要依賴著屯門公路進行聯外,但容易受到天候與塞車等因素的影響
而屯門公路曾發生重大的土石流事件,因而更加速了西鐵線的催生
於2003年通車的西鐵線,讓新界西部終於有了聯外的軌道系統

當時香港的鐵路分別由「地鐵公司」與「九廣鐵路公司」經營
九廣鐵路公司負責經營新界的東鐵、西鐵、馬鞍山線及屯門輕鐵
其餘分布在港島、九龍半島、大嶼山地區的路線則由地鐵公司所營運
兩家公司於2007年12月合併為「香港鐵路公司」,簡稱為「港鐵」
而「九廣西鐵線」也改名為「港鐵西鐵線」,代表色為紫紅色

西鐵線原始的起點為南昌站,2009年8月南昌至尖東的區間完工
即以紅磡做為東鐵、西鐵兩線的共同起點,拓展紅勘站的轉運機能
東鐵、西鐵的路線雖然路線可以直通,而目前仍然是分開營運
此外列車的編組方式也完全不同,東鐵為12節車廂;西鐵為7節車廂
西鐵線自紅磡至屯門總長37公里共設有12個車站,平均站距約2.3公里
部份車站的站距達3-5公里,已是條具有近郊或城際運輸等級的鐵路
然而以平均4-6分鐘就有一班車的發車頻率,以及車站的軟硬體設備而言
規模和市區的地鐵相當類似,讓人會以為這也是條一般的地鐵路線

 


我們將短搭西鐵線前往屯門


若沒有特別注意看,許多人應該會以為西鐵線也是一般的地鐵

 

西鐵線全線車站均有月台門,高架車站的月台也被包覆在站體內
因此在車站內完全無法拍到列車的外觀,只能在網路上欣賞了 @@"
西鐵線的列車為日本製SP1900型,和馬鞍山線SP1900型列車同型

由金屬所製成的長條型相親座椅,光是看上去就感覺相當冰涼
此外沒有防滑設計,睡著時可能會溜到好幾個座位之外了吧~ XD
其實這種座椅應該比較適合在市區裡不用久坐通勤的地鐵路線
而藍色波浪紋的地板,以及紅色的長條形相親座椅,是明顯的特徵
配合黃色的手扶立柱,放眼望去是鮮明的紅、黃、藍三種色系
不像一般地鐵車廂給人的單調感,整體空間帶給人較為活潑的感受

車廂內並沒有動態的路線資訊顯示板,以顯示目前列車的位置資訊
而是在手扶立柱上方裝設了雙面的LCD,且螢幕的畫面相當小
但並非每根車門口的立柱都有設置,而是每隔一個車門才有配置
而螢幕上廣告與新聞不斷輪播著,將到站時才會出現列車的位置資訊
對於不熟悉路線或站名的旅客可能得要不斷地留意著小小的螢幕了

 


車廂內主要以紅、黃、藍三種色系構成


列車為由日本近畿車輛所製造


由金屬製成的座椅,看起來好冰冷也很滑溜


車輛動態顯示器僅在隔一個車門立柱上才有

 

列車在經過荃灣西站後便揮別了繁華的九龍,繼續往新界奔馳而去
穿過了全長5.5公里的大欖隧道,窗外的景觀隨即讓人有著清新的感受
沒有在市區裡那些無數高樓的擁擠,更帶給人多了一種悠閒的氛圍
快速公路蜿蜒在丘陵山坡地裡,樓層不高的住宅各自散落於其間
這樣的景觀會讓人以為現在身處在基隆或瑞芳基隆河沿岸地區的錯覺
對曾經來過香港遊玩的遊客而言,相信新界地區是鮮少造訪的

輕鐵屯門站與港鐵西鐵線的屯門站共構,為高架式車站結構
也是與西鐵車站共構的4座輕鐵站中唯一不是總站的車站
然而西鐵線的車站站體面積較大,走在其間也需要多花些時間 ^^"
幸好站內轉乘的指標明顯,只要跟隨著指標也不用擔心迷路

終於看到了輕軌月台耶~ ^O^ 列車正不斷地來往地穿梭於間
我們先轉往屯門碼頭站,順便探訪沿途與碼頭周邊的景致
而屯門碼頭站是輕鐵系統的起終站,也有較多路線的車輛可看

 


西鐵線上的月台上也有刊載了屯門的老照片


終於看到輕鐵了 ^O^

 

香港的輕鐵系統於1988年通車,專門行駛在屯門、元朗兩區之間
早期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而稱為「九廣輕鐵」,現已改稱為「輕鐵」
總長超過36公里的路網共設有68座車站,有著12條路線向各地延伸
每條路線就像是巴士路線般都有編號標示,路網遍及各大社區
而為了解決屯門、元朗兩區在開發新市鎮之後龐大人口的交通需求
由於新市鎮的住宅相當密集,香港政府因而選擇興建LRT系統

輕軌運輸系統(Light Rail Transit, LRT)一般簡稱為輕軌、輕鐵
泛指所有在一般道路上或旁邊(部分亦可高架)行走的電氣化列車
軌道採用1435mm軌距的標準軌,所使用的路權可分為三級
A級:擁有自身的路而與一般道路分離,通常採用高架
B級:路軌鋪設在一般道路上,但設有專用道
C級:路軌鋪設在一般道路上,一般汽車可混合行駛

 


為滿足屯門與元朗兩區的新市鎮需求,因而興建輕鐵系統


眾多的路線延伸到各大社區裡

 

所有的輕鐵車站均是採開放式,車站的出入口未設置闡門
是亞洲少數採用有如歐洲式的榮譽制度的軌道運輸系統
為防止逃票,在列車上不時會有查票員(暱稱為藍精靈)查驗
乘客在進、出站的時候需各刷一次八達通卡(港話:拍卡)
進站收費器為橘色;出站收費器為綠色,在機器上也另有標示
若沒有八達通卡的乘客也可在月台上的自動售票機購票

票價計算方式為將整個路網分為6個收費區,也是全香港獨有
而且僅限「單程有效」,也就是採用「以趟計價」的方式
若是在同一收費區內搭乘去回程,則需支付兩趟的車資
另外轉乘輕鐵也享有優惠,在車站與車廂內均有詳細說明
說明雖然很詳盡但卻感覺挺複雜,第一次看的時候要看好久
反正只要有確實刷到八達通讓系統自己扣車資就好了 ^^"

 


輕鐵進出站沒有閘門,需要自行在收費器上刷卡


若沒有八達通也有售票機可另外購票


輕鐵也有轉乘優惠


輕鐵的車資計算方式好複雜,很難看得懂 @@"


路網共分成6個收費區

 

香港輕鐵車站的月台均固定為80公尺,可供4輛車廂停靠
然而依照目前的營運模式,每列車最多只會出現2輛車廂
部份路線較多的車站,在同一座月台上會劃分出不同的候車區
只要在列車資訊顯示看板的附近候車就不用擔心會搭錯車嚕

每座月台上均裝設有列車資訊系統,為藍底白字的LCD面板
由於在同一條軌道上會有多條不同路線的列車同時運行
因此仿造了公車的模式,一次列出2至3條路線的列車資訊
分別標示著路線編號、終點站、列車節數、到站剩餘時間

而其中有關「列車節數」資訊的部分就顯得非常的便民
雖然輕鐵多數的路線為單節車輛行駛,但少部分會雙節運行
如此乘客在候車時便可根據列車節數來決定候車的位置
避免大家都擠在同一節車廂上下車,以達到人潮快速分流

然而這部分台鐵應妥為採用才是,以提升旅客服務...
現行的台鐵區間車均已固定為4節車廂或8節車廂運行
常看見候車的乘客在月台上8節車廂的位置平均地分布著
但若實際到站的列車為4節,後面的乘客卻常急忙奔跑
在列車資訊顯示器應可加上「本列車為4/8節車廂」內容

 


輕鐵的月台大約可同時停靠4輛車


列車資訊系統上還另有列出了列車的節數


如此可避免乘客慌慌張張的擠向車廂

 

輕鐵的車輛在出站前鳴喇叭時,會發出著清脆的「叮叮」聲響
而港島路面電車因為也是發著「叮叮」的聲響,被暱稱為「叮叮」
兩種不同系統的車輛竟然都有著相同的警示聲音,真是有趣 ^^
但「叮叮」的稱號為港島電車限定,用在其他系統就沒fu了 XD

一般輕鐵車站的月台為側式月台,因此只在列車左側設有車門
即使大型車站的月台看起來像島式,但也僅供單側可上下車
由於全車只在單側設置車門,因此車內可利用的空間相對增加
所有的車廂均配置了三排座椅,在有門的一側是配置單人座
僅有由澳洲Comeng製造的車廂部份區域會有少數面對面的相親座

車內的到站顯示器只有一面,設置在靠近車尾車門旁的車窗上
而在此LED的另一面即是對外顯示著路線目的地以及編號
至於在語音廣播方面,只用廣東話及英語兩種語言,相當簡潔
應該是考量到會搭乘輕鐵的乘客絕大多數為香港的在地人
對於數量稀少的外國遊客,就直接一律以英語來服務了
此外由於輕軌的站距相當短,只用兩種語言播報也較俐落許多

 


由於輕鐵車站幾乎為側式月台,所以僅在列車左側設有車門


單側車門的設計也可增加車內的利用空間


座椅為三排座


部分手扶立柱有圓弧造型


車輛資訊的LED顯示器可向車內車外顯示資訊

 

香港輕鐵目前有68座車站,大致上可分成大型車站與一般車站兩種
除了幾座較具規模的大型車站,多數的車站樣式與配置幾乎相同
大型車站通常為與西鐵線共構或是起終站的總站,擁有著多座月台
列車駛進總站時會循著類似「P」字型的軌道環繞進行車輛調頭
像是「屯門碼頭總站」是香港輕軌系統中最大的車站,設有七座月台
每座月台提供了專門的路線停靠,配置的模式和客運轉運站差不多
因此搭車前需先確認所要搭乘的路線位在哪座月台,才不致空等

總站雖然設置了多座月台,彼此之間並未設置立體的行人穿越道
乘客的進出站動線需與多輛列車處在同一平面上穿梭於其間
雖然列車在駛入總站後的速度不快,但穿越月台之間仍需小心
一般車站則設置2座側式月台,以月台的兩個端點做為進出站的引道
在人潮較多的車站設有天橋,其餘則是使用平面穿越道供行人穿越
大多數的車站建築風格與標準均一,功能也如同公車的候車亭般地簡單
完全以實用為主要考量,因此在視覺上似乎也沒有經過特殊的設計

 


抵達屯門碼頭站


好多的道岔,真壯觀!


行人穿越道並無立體化


車輛進出站時需格外留意


車輛的轉向架


因而讓輕鐵搭乘起來頗為平穩舒適


車站外的高聳大樓,樓下也有大型商場


屯門碼頭是客貨兩用港


在香港街頭隨處都可以看到電信公司的wifi服務據點


新界的計程車為綠色,也有許多小巴提供載客服務


港鐵的接駁巴士


一般的車站直接以月台兩側做為進出站的引道


輕鐵車站沒有多餘的設計,完全以功能性為考量

 

在屯門碼頭站附近短暫停留後,再繼續搭乘到路網末端的元朗站
隨著列車緩緩地從頭看到尾,慢慢地將沿途的景致一次看個夠
元朗市街中心相當熱鬧,主要以青山公路與教育路為著名的街市
滿是車水馬龍的景象,已過中午時分的菜市場依然人聲雜沓

屯門與元朗的人口都超過50萬人,大致相當於新竹市的人口密度
而在都市規劃上和台中市與周邊三個屯區之間的關係較為類似
主要是由一個舊城區及數個經重劃後而迅速發展的新市鎮所構成
重劃區的大樓密集且新穎,還有各種商場滿足各種生活機能
在舊城區內的道路較窄小,店面的密集有如電影常見到的場景

先前在查詢資料時,看到在元朗正好有間「大同餅家」的馳名餅店
至今已70多年歷史的大同餅家,是元朗地區著名的製餅老店舖
在架上陳列的各式的港式餅食,香味撲鼻而來,真叫人口水直流
只可惜現在裝甜點的胃並不大,要不然還真想每個都給他點一個 :P
我們只好買老婆餅先來嘗鮮看看,而據說這是他們家的招牌唷~
造型和台灣看到的老婆餅差異很多,咬下後的滋味真是絕美! ^O^

 


抵達元朗市區中心了


青山公路這一帶相當熱鬧,車水馬龍


探訪元朗之前先來解決肚皮問題吧~ :P


看品嚐看看香港西式簡餐


其實是很港味的樣貌與食材 ^^


已過中午時分的菜市場,依然有著滿滿的人潮


老街區裡有著不少知名老店


我們特地前來探訪這家餅舖


波蘿包耶~ :P


有著多種口味的老婆餅


無論造型與風味都和台灣的不一樣


而隔壁也是知名的麵店

 

香港輕鐵的路權有高架(A級)、平面專用(B級)、平面開放(C級)三種
一般均為B級路權,僅在複雜的交叉路口才規劃高架使用A級路權
只有在兆康站附近的大興南站到大興北站的區間是採用C級路權
此外輕鐵的車輛較地鐵或鐵路系統的較小也較輕,加減速的性能較佳
而路基的坡度最大可達到8%,軌道的曲率半徑最小可至20公尺
再加上輕鐵並不會在地面下行駛,大幅減少了在地下段施工的期程
因此輕鐵路線鋪設時的靈活度較高,造價費用因而相對較低
對人口綢密且擁有街道網絡密集的都市區域頗有實質上的效益

由於B、C級路權的輕鐵系統會和一般的道路呈現互相交錯
為避免列車在通過路口的時間過長,因此車輛的編組數就相當少
一般是由一節車輛運行,少部分會用兩輛車聯結(港話稱拖卡或孖卡)
由於大多為B級路權,所以需要司機員駕駛以控制車輛的運行
在遇到岔路口時,列車也和一般車輛一樣必須要停下來等紅綠燈
所以感覺上輕鐵和公車已頗為相似,而差別只是需要在軌道上行駛 ^^

 


輕鐵所經過的地區也曾是不少巴士經過的路線


平交道口另有設立行人專用的號誌


輕鐵路線的曲線半徑小,靈活度相對較高


對於人口稠密的都市地區具有實質效益


班次也算頗為密集


而列車的機動性也不差,可以走走停停

 

輕鐵路線通常設在馬路一側或是另闢專用道,並鋪設道渣式軌道
而這類型的路段所經遇的一般道路較少,行車的速度可較快些
而在元朗市中心路段,軌道則是設置在馬路中間並使用嵌入式軌道
這樣更像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了,只是多了電車架空線而已 XD
因為採用了標準軌的設計,且列車在行駛期間的速度也不快
不會像公車般容易搖搖晃晃,比起巴士更多了搭乘舒適的優勢

所有的輕鐵列車只有在車頭端設有駕駛室,車尾僅供緊急使用
當車輛需調頭回返時,則是在起終點車站運用環狀軌來進行
輕鐵的路網龐大,並提供雙向的行車路線,交會與分岔點相當多
經遇軌道分岔點時,軌道和道岔橫渡線構築成許多複雜的網路
若正好有數輛列車運行於其間,從遠處看過去還挺壯觀的

 


大興南站到大興北站這一段為平面式軌道


遠遠看還真的頗像公車哩~


這樣看起來很像公車專用道 XD


輕鐵車輛的集電弓


輕鐵車輛行經路口的專用交通號誌


極少數的路段為高架A級路權


其他幾乎為專用路的B級路權


3條路線交會的路網,好壯觀的交岔


香港輕鐵幾乎使用了道渣式鋪面


車尾沒有駕駛室,可做安全門用

 

由於今天的時間相當有限,不能好好地仔細地探訪著屯門輕鐵
只能先以初體驗的角度來看看香港的輕鐵建設與周邊的城鎮景致
雖然香港的道路路幅雖然不寬,卻幾乎看不見隨便停車的情況
公共運輸工具的多樣化與路網普及,讓大眾運輸系統地搭乘率極高
然而這些還是有賴政府當局地規劃魄力與民眾搭乘習慣的養成了

 


在元朗結束輕鐵的探訪行程,即將前往九龍與尖沙咀嚕~

 

參考資訊
香港輕鐵及巴士服務 http://www.mtr.com.hk/ch/customer/services/more_light_rail.html

 

Moda / Xuite日誌 / 回應(3) / 引用(0)
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
回應